规章制度

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青岛科技大学关于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13-04-11    作者:     来源:     点击: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根据“青岛科技大学关于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业、创新能力,实现我校“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背景,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锻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按照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系统设计,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

第二,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第三,将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平台上,努力将当代的高新技术、新工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

第四,努力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密切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产学双方共同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深层次合作。

第五,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以核心能力为本位确定核心实践教学环节及其技术点,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时要以核心能力为本位确定核心课程及其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生产现场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技术。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总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框架,结合各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构建“四层次、八模块”的创新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四层次:基本素质层次、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

1、基本素质层次: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

2、基础技能层次: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

3、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

4、综合训练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

八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基础技能模块、专业实验教学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工程训练模块、综合实习模块、科研训练模块和科技创新模块。

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各模块的功能设置、作用要求

1、素质拓展模块: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包括两课实践、军政训练、体育训练、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艺术创作等环节。

2、基础技能模块:加强学生的数学、物理、化学实验技能及外语、计算机应用技能,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学科基础实验、外语听说读写、计算机基础训练等环节。

3、专业实验教学模块: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目的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实验教学中的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整合为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4、专业综合能力模块:根据专业特点,依照专业所应具备的能力结构要求进行的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为学生构建专业能力平台。包括课程设计、集中专业综合实验、科技学术报告等环节。

5、工程训练模块:为学生构建面向专业生产和工程应用的训练平台,受到最基本的工程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包括工艺技术操作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等环节。

6、综合实习模块:强化学生对专业实践综合知识和工程技能的认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个实践层次构成。

7、科研训练模块: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包括课程论文(设计、创作)、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8、科技创新模块: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等环节。

四、具体要求

1、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保持各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设置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无人无设备不设置应开实验项目和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内容,增加近代、现代内容,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要有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达80%以上。

2、强化课程设计,在某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开设创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内容要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课题,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电子竞赛、计算机设计等活动,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以校内现有的电子电工、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校内实习基地和相关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向学生开设以现代生产过程为内容的工程训练课程。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实习,加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开放实习的途径,提高实习的效果。

5、毕业设计(论文)要重视学生全面能力和“大工程”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6、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艺术创作等,并将其纳入到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管理内容之中。

五、工作程序

1、各学院依照学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本框架,组织有关专业负责人、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调研和论证,制定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参考格式见附件)。

2、各学院学科组按专业组织相关任课教师,会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研讨,确定各个层次、各个模块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实验教学大纲、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3、跨学院的专业或专业大类由相关学院和专家共同组织协调制定。

4、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制订完成后要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或专家组审定,由学院主管院长审查,确保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

六、本意见自2006年9月起实行,由实验设备处、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参考样式

上一条:青岛科技大学实验教学运行费分配与使用管理办法
下一条:青岛科技大学实验教学基本规范

返回顶部